美国金融霸权的四大支柱

一、美国以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国家主义力量

美国金融霸权是由美国政府长期高度介入而形成的,美帝国的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是以军事、科技力量为背景的国家主义。我们观察美国金融霸权时,往往只是想到它简单地代表一些跨国公司的利益,在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甚至把美国的整个金融政策归结为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操纵的结果,这是错误的。在赫德森看来,除了法西斯国家之外,美国政府比任何政府都更严密地控制了其经济,以让美国公司的行动高度服从于美国国家的整体地缘政治利益安排。统治这个国家的力量为了追求国家军事和总体经济力量,往往抑制大型国际公司盲目地、短视地各自增加其财富的冲动。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一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操纵本国对欧洲国家特别是对英国的债权,直接导致欧洲经济的萧条以及它们之间的贸易战,最后导致欧洲自相残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美国再次采用逼债的手段,逼迫英国让出世界金融霸权。在这些阶段,美国一些私人银行本来想免除一些欧洲国家的债务,以启动日益萧条的欧洲经济,但是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厉禁止。在瓦解了英国的英镑区以后,美国官员建立了美元区。所有这些战略目标都是在美国国家政权长期安排并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公司在海外分公司的红利分配政策受到美国政府规章的控制。海外分公司被要求遵循美国政府对其总部的规章,而不是遵循这些分公司所在国的政府规章。这些分公司的国际贸易同样受到管制,禁止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和那些不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国家进行贸易。

赫德森指出,美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其国内政策不接受外国人的指令。这种单干政策引导美国在一战后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也就是说,美国不愿意依照其他国家遵从的规则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美国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仅仅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它提出的条件:赋予美国独一无二的否决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美国也同样享有否决权。这意味着,只要是美国外交家认为不能为美国利益服务的经济规则,就不可能得到执行。因此可以说,在美国眼中,事实上没有规则,有的只是美国利益。但是我们一般被灌输的观念却是美国是一个最讲规则的国家,宣传和现实的距离何止千里。

二、美国的货币帝国主义

美国利用世界经济实质上的美元本位制,以及信奉货币主义的各国的中央银行,将全球经济美元化,使全球特别是依赖美国经济的经济体为美国的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包括间接为美国对外战争和美国公司收购外国经济的制高点融资,赫德森森认为这是一种货币帝国主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是关键货币,但是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赫德森认为,“将这种基于关键货币本位的金融帝国主义转变为真正的超级帝国主义的是,只有一个国家,而不是每个国家,具有维持不受限的国际收支逆差的特权。只有这个信贷创造中心的央行及其外交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才能够创造自己的信贷,收购外部的金融卫星国的资产和出口品。”

由于可以不受限地向全球注入美元,美国享有巨大的金融和经济好处。赫德森说,美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并吸收外国的物资输出,从而提高了国内消费水平和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这些外国资产都是外国经济的制高点,它们以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石油与矿产、公共设施和主要制造业公司为代表。”

赫德森认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揭露美国这种新型帝国主义的这种关键特征和基础——美元霸权,认为美元霸权也可以叫做货币帝国主义,他说:“美国独自可自由地推行国内经济扩张和外交政策,而不用顾忌有关国际收支平衡的后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要求其他债务国强制实施紧缩政策,它的行为却独一无二地不受任何金融约束。由于这个原因,我最初想将该书取名为《货币帝国主义》,以强调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剥削世界的方式所体现的新金融特征。”

关于美国如何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剥削世界,赫德森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本书“首次解释了美国强制其他国家为其国际收支赤字融资,包括为其国外军事开支和其公司收购欧洲和亚洲公司融资的方式。实际上,美国已设想出一种新的办法,通过使欧洲和亚洲的中央银行接受不限量的美元储备而向它们征税。美元霸权使美国能够进口远远超过其出口的商品。这为美国提供了一种独一无二形式的富裕,这种富裕是通过搭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便车而得到的。例如,当英国出口商将公司或不动产卖出换来美元时,他们将其拿到英国银行换成英镑。英国银行接下来用这些美元购买利率相对很低的美国国债。由于黄金的选择已经不存在了,这些美元除了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没有任何其他的花费途径。美国已找到一种使世界其他国家为其进口买单,实际上也为其收购外国公司买单,乃至为即将来临的一系列中东战争买单的办法。”作者认为:“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越大,欧洲、亚洲和近东的中央银行手中结余的美元就越多,因而不得不再循环回美国购买其财政部债券的钱也就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美国来说,过去的十年来,它的储蓄者从不购买政府债券,而是将他们的钱投入股票市场、公司债券和不动产。外国政府一直被迫持有利率稳定下降的美国财政部债券,而且美国财政部债券总额已大大超过了其支付能力,它也已经公开表示不会清偿这些债券。

赫德森认为货币帝国主义是一种新型的发生在政府间的帝国主义,是超级帝国主义,它与适用于1971年前的人们熟悉的私营企业主导的传统帝国主义不同。他说:“当今的超级帝国主义与过去的私营企业帝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过去对帝国主义的研究一直只集中关注公司如何投资于其他国家,榨取利润和利息。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私营部门投资者和出口商来实现的。但当今的新型全球金融帝国主义发生于政府之间,具体而言,发生于美国政府与国际收支盈余国家的央行之间。这些国家的盈余增长得越大,也就有更多的美元被迫转而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

——在上文我们已经强调过美国经济霸权背后的巨大的国家主义因素,这种国家主义除了表现在经济外交上,还表现在全球的货币体系高度依赖于这样一种安排:美国之外的国家建立高度独立于本国政府、本质上服从于美元霸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作者称这种立足于国与国之间央行的主从关系的新形式的帝国主义为超级帝国主义。因此要解构美国金融霸权,一定要注意中央银行体制这种机制。美国要在一国建立起美元霸权,一定先要使该国中央银行保持高度的相对于一国政治的独立性,其实就是剥夺该国的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使该国不能有效地稳定经济,也不能为一国的长远经济发展计划融资,从而使该国经济成为西方资本的附庸。正是这一原因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其经济独立计划中的第一条就是取消该国中央银行的政治独立性。但是近年来中国金融界的很多学者却一直要求中共党组撤出央行,使央行政治独立。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这样做的恶果。

三、美国的资源帝国主义

美国的金融政策是和它的全球资源政策配合的,它的全球资源战略的核心是,不是在全球帮助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而是促使它长期停滞,甚至是去工业化,这样这些国家的资源就可以被转运到美国等发达国家。

赫德森结合俄罗斯的情况说:美国不可能有意愿帮助俄罗斯发展成像美国那样强大的经济体,美国害怕俄罗斯提高生活水平并在国内消费其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其真实目标是通过摧毁俄罗斯成为竞争对手的潜能,把俄罗斯变为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原材料的出口国。

在这方面,赫德森提出了很多特别具有警醒意义的观点,他说:“美国的过度工业化,再加上资源日益浪费在扩军备战以及对于人类福利而言根本是不重要的个人奢侈品上,这使得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人民的剥削成为了必要。”他引用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在1945年参议院对世行的听证会上的证词来说明这一点,摩根索的证词是:“让欠发达国家——它们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组织起来,对西方那些人口较少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开展经济战,没有比这更威胁到世界安全的了。”因此,在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成为世行行长时,赫德森幽默地说:“在离开他作为美国在东南亚战争的设计师的职位后,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要成为世行的行长,这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如果第三世界真的实现了正常的发展,华盛顿的‘罗马帝国’就会消失。”事实上,伊拉克战争的狂热推动者、在美国决定向伊拉克开战的决策上扮演关键角色的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副手沃尔福威茨,在离任后不也是去当了世行行长吗?可见40年来历史并没有多大变化。其实美国国防部和世界银行同是为了维护美帝国的经济利益,同样都是为了抑制和消灭第三世界的正常发展,只不过一个是采用军事战争形式,一个是采用经济战争形式。

为了实现使全球资源输往美国,而不是被资源国自己使用,美国除了用战争直接占领控制这些国家外,还有很多配套的辅助措施。

措施一,将资源出口国的资源以美元计价。70年代石油危机后石油大涨价,美国对这些国家说,你们大可以涨价,我不反对,只要你们的石油出口以美元计价。后来这些石油出口国结余的大量美元都流向美国。措施二,推动世界经济的金融化和资源的私有化(在下面关于美国金融霸权的辅助安排中将专门解释美国的金融化和私有化战略),使美国可以用自己的不断投放的贬值的美元直接收购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行业,或者是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涨价,资源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但是劳动力却不涨价,这样这些国家的民众慢慢发现自己根本消费不起本国的资源。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已经出现这样的端倪:它们挖的煤越来越多,但煤却越来越贵,它们发的电越来越多,但是电却越来越短缺。这是因为资源是按被美国金融霸权控制的国际价格定价,而劳动力价格却没有国际化,工人工资相对于资源价格来说,就越来越少,于是这些国家的人民感到越来越穷,民生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美国的粮食帝国主义——美国霸权中的农业和粮食战略

我们在分析美国霸权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忽视美国的农业和粮食战略对于支撑美国霸权的重要性。赫德森是高度重视这一点的,因此他特别用粮食帝国主义称呼美国霸权的这一方面。

赫德森认为美国的粮食战略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大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建立城市工业基础设施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开采业和运输业,但是却完全忽视其农业的相应发展。于是一段时间以后,农村中未经过培训的人口以无法管理的规模大量涌入城市,但是农业被荒废和放弃。不过,在最初的一段时期中,美国会向这些国家出口廉价的粮食,这样就把问题掩盖起来。在这一阶段,由于粮食问题被掩盖,制约农业发展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农业信贷缺乏、农作物流通体制、现有教育和税收制度的结构性不足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没有得到解决。

第二阶段: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农业越来越薄弱,而脆弱的出口导向型工业日益陷入恶性竞争和动荡时,美国开始操纵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此时,大规模的粮食短缺和饥荒战乱甚至种族灭绝就出现了,这时候一切所谓的工业繁荣将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而美国却实现了其战略目标。

关于这个既定战略目标,赫德森是这样说的:“西方看来已经计划好的是,这些国家人口增长率的降低,要足以让它们不可再生资源的输出得以继续下去,同时还要无限期地延长它们的全面贫困化。”

“问题因此并不是人口的增长率超过了资源的增长率。问题在于:贫困且政治上落后的国家当今的人口超过了一旦这些矿产消耗殆尽之后最终能够养活的人口数。由西方的冷酷无情所决定的逻辑思路是这样的:这些国家中的人口必须与它们的矿产日益迫近的消耗殆尽对称地下降。”

这两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必须控制在这样一个水平上:这些人口数只要够开采资源就行,多于这个数就必须通过操纵粮食市场让其灭绝,以免消耗资源,这些资源最终是预备着运往西方,以满足中心国家国民奢侈而廉价的生活的需要。粮食帝国主义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如果这些国家的人民在农业上自给自足,那么“燃料和矿产的出口就变成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可以自行选择的事情,而不是必须要出口了。这样的出口可以保持在当前的水平上;它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保存还是挥霍不可再生资源的决定权将是独立的,由这些人民及其政府自行选择,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它们。什么样的人口水平才是合适的,其决定也会由各国自己做出,而不是由外国供应者按照提供资本资源的条件对这些国家提出要求了。现在处于依赖地位的各国人民将摆脱这一制约。这不是世行也不是美国政府及其附庸政权所想要的或者渴望出现的结果。”

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如此重视农业,美国的农业部门一半多收入来自政府补贴,而且在多年的外贸谈判中,美国从来拒绝取消对农业的巨额补贴,原来是因为粮食战略也是美国整体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新曾经说过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西方存在对一些国家实行种族灭绝的可能性。我们见到过长期制裁这种形式,其实通过操纵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国际粮食市场,美国也可以实现有计划的种族灭绝。近些年来非洲的饥荒和战乱也是美国这一政策的注解。问题是,我们国家如何避免要跌入美国的粮食帝国主义的深坑中呢?

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耕地被出口基地和盲目的城市化占用,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大量农业基础设施荒废,农村现在连养猪养鸡的劳动力都没有了。事实上,从8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粮食产量是一直稳步下降的。不过,从80年代以来,从美国进口的大量廉价粮食,掩盖了中国农业危机的深度。

现在美国正在通过种种手段操纵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而中国在前20多年在农业上的大量欠帐,如农业信贷缺乏、农作物流通体制、农村教育和税收制度的结构性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的瓦解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难以在短期得到解决。但是,最近却有人在呼吁土地私有化。在中国经济大的格局没有建立的今天,再土地私有化,其结果必然是,农业进一步被美国资本控制,将使我们深深地陷入美国的粮食战略陷阱。

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如果粮食也发生危机,那么这种危机的杀伤力被将放大无数倍,将很可能会彻底动摇我们国家的一切。

美帝国经济和金融霸权的支柱就是这四点:在军事和科技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的力量,维持美元霸权机制,维持对全球资源和粮食的控制权。只要维持住这四点,美帝国的大厦就可以基本不被动摇。无论是美国要维持其霸权,还是我们要突破这一霸权,都必须以这四点为对垒的中心。当然美国还有如下辅助性的经济战略配合这四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