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森对俄罗斯普京政府的政策建议

前面提到,赫德森在19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曾经多次为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对抗美国金融霸权的政策建议,并且在普京任总统后还在俄罗斯杜马作过讲演。本书附录中收有四篇相关内容。

这些政策建议的核心内容是: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首先,创造国家信贷为国内发展融资。

赫德森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由于俄罗斯具有资源、技术和劳动力,制造国家信贷、投放本国货币往往能使劳动力和有形资本运转起来,并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普京上台后果断地终结了招商引资模式和大借外债模式,也抑制除银行以外的金融部门的膨胀,用国家主权信贷振兴俄罗斯经济,实现了就业扩张、收入增加和国内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俄罗斯金融也摆脱多年的危机而走向稳定。

其次,掌握俄罗斯的土地、能源、矿业等资源行业和自然垄断的公共服务部门,以其收益补贴科技、教育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使基本社会服务公益化。

赫德森建议,俄罗斯政府应该通过对这些部门征收较重的税或者收归国有,来占有大量的租金收入,然后利用这些收入来支持对教育、科研、制造业和社会福利的投资。赫德森非常郑重地多次提醒普京政府,金融化和私有化是国际食利投机金融资本的一个伎俩,其最终目的既不是为了发展这些国家的工业,也不是为了提高效率,而是占有垄断性的资源行业和公有事业,以占有大量租金。普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尤科斯公司扬言要将其股份出卖给西方金融公司时,果断介入,经过司法程序将其国有化。能源、资源行业和垄断的服务部门如果私有化,最终必将流入资力雄厚的外国资本之手,这样一来,这些行业和部门的收益将不仅不能造福俄罗斯国民,相反它们所提供的服务的价格将因为被外资控制而大幅提高,俄罗斯国民将受到持续的掠夺,俄政府也将没有资金支持任何公共事业,国家和国民将进一步走向贫困和衰落。因此普京此举是不得不为的大动作。

2004年8月4日,普京签署了《关于确定国有战略企业和战略股份公司名单》的命令。8月7日,俄罗斯总统网站上公布了这批企业的名单,包括514家国有战略企业和549家战略股份公司,其中有“天然气工业”、“石油运输”、“俄罗斯石油”、“俄罗斯铁路”、“统一电力系统”等大公司以及一大批国防企业。根据总统令,政府无权对它们实行私有化,只有总统特批才能出售。而且俄罗斯还在外国人收购俄战略性企业上设置种种无形的障碍。国有化壮大了俄国有能源企业,使俄政府拥有了对能源工业的有效控制力。在俄罗斯,控制能源工业等于掌握了调控经济的杠杆。

现实证明,普京的国有化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对资源和能源行业的国有化,加上国际资源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普京政府可以获得巨大的出口收入,而此前这些收入都流入了国内外寡头的腰包。这些收入使他有巨大的财源加强国家的治理部门,这就保证可以打击分裂势力和地方离心倾向,俄罗斯领土分裂倾向得到制止。同时利用这些收入,俄罗斯大力提高居民的收入和各种福利。普京政府也停止了原定的公共福利私有化方案,苏联的很多福利得到保持,并有所增加。从1999年至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俄政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离开对上述部门收益的控制是不可能想象的。

赫德森认为,应该通过政府补贴,将基本社会服务公益化,远离当前流行的公共服务的私有化和金融化,后者危害极大:既会大规模地扩大一国金融泡沫和投机,而且会扼杀一国的经济潜力,因为支付给吃租的食利集团的租金过于巨大,将污染整个经济环境,扼杀能够促进新技术利用的新投资。而且税源的减少将使政府紧缩开支,使政府不能为传播技术建造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补贴民生。

总之,比较普京的政策和赫德森的建议,我们发现二者有很多惊人一致的地方。这些政策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在改善俄罗斯的民生、稳定其政局、提升其国际地位、摆脱西方金融垄断资本的重新殖民俄罗斯的压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可以说,普京是当前世界上在反对美国金融霸权上取得初步成功的少有例子之一。可见,赫德森的建议是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战略,美国想通过隐蔽战争以金融的方式接管俄罗斯的弥天阴谋和千秋美梦被他打破了,因此他的著作值得面临很多类似问题的国家的重视。

本书译校情况如下:嵇飞翻译第2至11章并定稿;刘本玲、林小芳合译“引论”初稿,刘斯富、林小芳合译“第二版序言”、第1章、第14—15章初稿,姝娅、林小芳合译第12—13章初稿。“第二版序言”、第1章、第12—15章各章节由林小芳、查君红校译并定稿。全书由刘振统稿。笔者从2000年至今一直在《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负责经济栏目的组稿和编辑工作,本书的出版要大力感谢《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社长李其庆研究员,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金融资本新变化的研究使笔者受益良多。

刘 振

2008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