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智慧”:平息众怒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幕:

曹操率军,和孙策、刘备一起攻打称王的袁术,但粮草不够了,本来预计十天的军粮,只能吃三天了。粮草官过来问曹操该怎么办,曹操说,那就大斛改小斛。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粮草官说,这不是克扣军粮吗?士兵吃不饱,岂不要怨声载道?曹操说,我有解决办法。

果真,几天后,士兵怨气冲天,有骚乱的迹象,这时,粮草官过来问计,曹操说,计策就是借你的人头一用,至于你的老婆孩子,放心,我会好好补偿。然后立即斩下粮草官人头示众,并说,是粮草官克扣了军粮,害大家饿肚子。

军队的骚乱情绪被安抚了,大家带着怒火,迅速攻下了袁术的城池。

曹操是地道的奸雄,深通人心。不能撤军,仗必须打下去,粮食也就这些了,必须减少每顿饭的量,好持续下去。但这时,军队有不满是必然的,不仅是饿了肚子,也是失控,所以这时就必须找一个外在的“魔鬼”去归罪,才可以平息众怒,安抚人心。

平息众怒,安抚人心。这是中国式政治的一个重要窍门。太多时候,群情激愤,意味着整个巨婴群体都处于失控中,这时他们的破坏欲会很可怕,而且他们必然会将内心的魔鬼投射到外部世界,所以找一个“替罪羊”,让整个群体去归罪去恨,是中国式的管用办法。

甚至,我会认为,不管是面对巨婴群体,还是面对单个巨婴,权力体系和国人都容易去牺牲可以牺牲的好人,来安抚情绪失控的巨婴。

所以,碰到大问题,中国式的智慧是,躲一下,别惹上身,如果你和这个大问题粘上了,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被怪罪的对象。

倒地老人“讹诈”扶助者,只是这一逻辑的一个表现而已。我们类似的表现非常之多,比方说,公务员系统或官僚作风重的企业,老油条们都会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总想着去冲杀,去解决问题,去当英雄,你越是这么做,越容易成为领导和群众的替罪羔羊。

回顾一下自恋性暴怒的四部曲,当自恋者是一个群体时,“我”就变成了“我们”:

1.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战我(我们)的自恋;

2.任何不如意,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都有主观恶意动机在;

3.有主观恶意动机者,必须向我(我们)道歉;

4.否则,我(我们)就灭了你。(本来这还有一句——或者灭了我自己,但当群体处于暴怒时,群体不会去想“灭了我们自己”。)

所以关键是,当群体骚动时,群体会认为有“一个有主观恶意动机的魔鬼”在。这个魔鬼就像是死神,来要自己的命,必须找到它,归罪它,甚至杀掉它,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侵袭了。

因此,曹操推出粮草官,就可以让士兵们怪罪他,认为他是让自己饿肚子的恶魔,杀掉他,失控带来的恐惧、愤怒与无助,就可以平息了。

失控时,要先找到一个魔鬼去怪罪,这一点,在中国家庭也非常常见,特别是当一个家庭或家族遇到大的灾难时。

一个健康的家族,遇到灾难时,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安抚受伤的心,以度过艰难的阶段。但是,在咨询和生活中,我屡屡看到,这样健康的家族,好像在中国真不多见,多见的是,一旦遇到灾难,家族内部会相互怪罪,最终导致巨大的裂痕,制造出更多问题。

譬如常见的,是家人离世。有家人离世,这是很痛苦的事,如果亲人间相互支持,相互抱慰,这份痛苦就比较容易过去。但不健康的家庭,这时反而容易相互指责和攻击,从而演变出很多问题。

广东佛山一位男子,杀掉多位家人,被抓后,他透露说,他之所以杀掉哥哥等人,是因为父亲病逝前,他们没有对父亲尽心尽力,所以他恨!记忆中,他讲了很多细节,似乎这个说法真可以成立似的。

我在咨询中,也听了太多类似的故事,最终发现,它的基本逻辑就是失控后要怪罪别人的逻辑:失控,特别是可怕的失控,一定是有一个恶意力量在作祟,必须找到它干掉它,否则它还会如死神一样继续发起攻击。

但这个死神其实由他们自己的全能自恋转变而成,全能自恋,让他们想彻底控制事情,而当失控发生后,这份全能感受到了挫败,特别是亲人死亡,你再也没法挽回了,这是对全能感摧毁性的打击。所以,要找出到底是谁干的。

倒地老人最容易怪罪的,是事情发生时离他最近的人,那么一样,亲人离世后,最容易被怪罪的,恰恰是整日照顾老人的人。

这也是医闹的逻辑。医闹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可怕。这个逻辑也是,医疗中各种失控,都有主观恶意力量在和自己作对,而医疗产业化和相对恶劣的医患关系,让病人与家属,很容易责怪医生,特别是第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所以,和容易暴怒、自我破碎的人打交道,确实不容易,你很容易被他们怪罪。

这篇文章写到中间,我休息时做了一个梦,梦中说出一句话:你是好人,那么得让着我,让我吃一口;你是坏人,这么可怕,我吃了你!

这是对极端的巨婴心理的总结,碰见好人,他们想去剥削,而剥削被拒,他们就想报复和破坏。

在中国,认识到对控制的追求和对失控的恐惧,是比认识到爱和恨更重要的一个心理逻辑,很多打着爱与恨名义的事,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控制与失控。

控制与失控,关乎自恋——事情是按照我设想的运转还是相反,它本质上是一种孤独的东西;爱与恨,则是发生在关系中,而且真正的爱,必然意味着对方至少是和自己平等的存在。

一位女企业家,童年孤独、阴暗且充满暴力,常被父亲打。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终于和父亲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了关系,像正常父女一样了。只是这时,她五十多岁了,而父亲八十多了。一天,父亲意外摔成了重伤,他的身体一直也不好,所以亲属们预料他撑不过去了。

在医院养伤期间,亲属们陆续来看他,这位企业家的兄弟姐妹们则负责轮流照料父亲。但是,他们都像非常没有孝心一样,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在医院里照顾父亲的工作。当时,这位企业家在外地,不能及时赶回,所以对兄弟姐妹们的做法非常愤怒和不解。

等她回到家乡,第一时间去医院,看到父亲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时,她心里一股怒火升起,转身就离开了病房,甚至都没有和父亲说一句话。

我问她,那股怒火是什么。她说,那肯定是对父亲小时候虐待自己的一种报复心。但是,我对她说,你最近两年已经和父亲修复关系了呀。她回答说,也许也不是报复心。那会是什么呢?我让她安静下来,去描绘那股怒火,特别是,可以想象,如果在父亲病床边多待一会儿会如何……

她描绘的时候,我很有感觉,于是对她说:真正让你愤怒的,是无助,是你没有办法对父亲再做些什么了!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死神夺走,而你没办法控制这件事。

听到我的这个解释,她觉得一下子融会贯通了一般,说,是的是的,就是恨这一点,我最害怕失控和无助了。

她是女强人,非常有钱,性格也百折不挠,绝不轻言放弃,特别享受扭转局势的感觉。这都显示了她的自恋,在一定程度上,她简直像是全能一样。

但是,她性格再强,再有钱,再百折不挠,面对八十多岁的父亲将要死亡一事,也无能为力。她恨这种自己根本不能扭转局势的感觉,这让她有很强烈的失控感,就像从悬崖上坠落一般。

这也是她的兄弟姐妹们共同的心理特征,所以他们都惧怕在病房里照顾将要去世的父亲。他们对父亲当然有爱有恨,但主要的,还是无法面对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无力感。

可以说,这也是这位父亲的一种报应,在孩子们小的时候,需要帮助(也即帮他们化解无助感)的时候,他不仅没有给什么帮助,反而非打即骂,他的一个名言,也是中国式父母常使用的那句话——都是你们自己不好!

好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这主要有两点: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夸夸他们;当孩子受挫时,支持他们。但中国式父母,却很容易走相反的方向,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告诫他们不要骄傲;当孩子受挫时,怪罪说都是他们自己的错。这导致孩子们的心理普遍脆弱,于是在面对灾难时,要么逃避,要么怪罪。

并且,荒唐的是,逃避虽然违反了人性,但逃避常常是对他们自己而言更好的做法,因为的确在许多家庭中,谁这时候照顾了父亲,不会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反而是,当父亲去世后,这个付出最多照顾最多的人,因和父亲接触最多,最容易被其他家人怪罪。

发生意外,巨婴们体验到失控,为了解决失控,他们会试着立即找出一个责任人或一个原因来,如此,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一些。

可以说,他们希望事情迅速从失控变得明确。然而,如果你想做出有创造力的事情,容忍模糊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能力。

要尽快找到答案,这主要是为了满足自恋——你看我多厉害!相反,容忍模糊则意味着,你愿意沉到事情中,不断地去碰触事物,试着和事物建立越来越深刻而全面的关系,于是,逐渐地,事情的本质自动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