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名校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一样,读书喜欢上名校。新加坡的中学是完全按照成绩让学生自己选的,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中学能不能上名校完全看孩子的成绩。而小学能不能上名校,则与孩子的成绩无关,因此小学名校的竞争就非常激烈。为了让小孩进入名校,有些家长买房子就会买在名校边上。因此,名校边上的房子往往价格更高。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一般小学的入校录取按照3个标准依次录取:1、孩子的父母和哥哥姐姐是本校校友。2、家长为学校做够足够时间的义工。3、孩子的家庭住址距离学校一公里或二公里之内。这三个条件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但是仔细思考这个标准,你会发现其实名校几乎成了富人孩子为主的俱乐部。首先,新加坡主要的名校大多数在富人区,附近的房价本身就比较贵,穷人一般买不起。那些父母和哥哥姐姐在名校毕业的孩子,基本上孩子上学可以上名校,因此一家几口都在同一个名校的现象并不少见。穷人忙于谋生,只有富人的家长才会有充足的时间为学校做义工。因此,那些历史悠久的名校往往富家子弟的比例比较高。

一个学校能够成为名校,一方面是学校的升学考成绩比较高,另一方面的校友比较有成就。新加坡的小学读书读半天,另外半天时间,富人会给孩子找最好的补习老师,穷人的孩子往往是一伙人在外面踢球玩耍,这必然导致富人的孩子成绩总体上比穷人的孩子好得多。从校友的成就来说,富人的孩子显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并不是因为教学质量更高,而是因为生源的关系。

传统的名校,包括新加坡公教中学附小,南山小学,爱同学校、道南学校、美以美女校、英华学校、光华学校、美以美女子小学、圣希尔达小学、崇福学校、圣婴女子小学、圣约瑟书院附小等。这些学校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家长若能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不仅孩子经常被人羡慕而自豪,家长也会心情愉快。

有些学校虽然不是名校,学生的成绩却也不差,尤其是新兴的富人区和高学历人才聚集区。比如说位于新加坡西部的醒南小学和聚英小学,走过一个过街天桥就是南洋理工大学校园,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博士后,他们的孩子往往进入这两所学校。而一些留学生读书时租住在附近,毕业后移民新加坡,买房也喜欢买在已经住熟悉的这一带。因此附近的组屋区就成了高学历新移民密集区。南洋大学在1980年关闭后,在老南洋大学校门牌坊附近的云南园造了一大片的洋房,住的都是富人。因此醒南和聚英小学有较多来自高学历或有钱家庭的孩子。

新加坡的小学升中学考试,中学是没有选择权的。全国成绩最高的学生先选,按分数顺序,如果某个学校被选完了,只能选别的学校。这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使中学和小学的名校有一些不同:小学的名校基本上是由学校地点决定,而中学的名校基本上是由入学成绩和学校传统决定。

最有名的中学是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女校、华中、南洋女中,稍微差一档的是英华、新加坡女中、中正、德明、公教、圣尼格拉、立化、海星、国大附中、南华等十几所学校。不同的中学风格不同,比如说华中、南洋女中、立化、南华、德明这些中学,以前是华校,因此重视华文教育的传统还在。完全新办的国大附中则具有新锐的尖端风格,依托国立大学的力量办校,虽然不算历史名校,却成为希望尽早进入大学并爱好科技的孩子喜欢的学校。

最著名的初院毫无疑问是来莱佛士。据统计,毕业生入学美国顶尖名校最多的外国学校就是新加坡莱佛士初院,还有很多学生进入英国的牛津、剑桥,出了很多的政界名流校友。读书刻苦程度媲美莱佛士初院的,还有华中初院。那些野心勃勃、心怀天下的学生多半会以华中初院和莱佛士初院作为第一志愿。卫理公会办的英华初院则是另一种风格,学生多出身于富商家庭,白富美高富帅扎堆,有一些经常在国际大赛中拿大奖的学生乐队,音乐、舞蹈、篮球、水球、羽毛球、戏剧之类的项目水平极高,是喜欢玩到极致的公子哥和阔小姐的首选。

新加坡人非常看重名校,即使是成年以后,还是经常会被人提到毕业于某名校。我曾遇到一位房地产中介,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虽然国立大学在亚洲算是顶尖名校,但是别人提到他的还是会惋惜地说:「他是RI(莱佛士书院)毕业的,却只能做中介,真可惜」,可见莱佛士校友的身份在某些人看来比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位更有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