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文体的趣味

几首奇特的诗

谈到诗,中国人都看做是风雅逸事。在许多时候,常用做诗寻乐,像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就是代表。因为诗的本身,字句整齐,有响亮的音韵,读起来铿锵悦耳。而且它的内容,又多是情意绵绵,辞藻美丽,所以人们这样爱好它。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中国自古以来的诗,恐怕比文章的数量多。所谓“文人”,诗兴来时,一鼓气可以写个十首八首,并不奇怪。这样成了习惯,或者说成了癖好以后,便出口成诗,因此中国的诗──尤其是短诗,实在多得不可胜计。

在中国的诗海里,有几首很奇怪的诗,很有趣味。

清朝的少女诗人何佩玉有一首十“一”字诗,用四句诗描写一个山水清静的地方,诗中有十个“一”字,非常有趣(此诗原见《女世说》)。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此诗虽然有这样多的一字,但读来没有重复的感觉。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比十“一”字诗更饶趣味: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林语堂认为这种半半思想是中国人的得意杰作,也就是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凡事不趋极端,适可而已。这首《半半歌》,十足表现出这种思想。

有一次读《日报·副刊》,读到一首《人字》诗。诗中含有二十五个人字,把人的关系写得很为清楚:

人类人相食,人人与人人。
人间圣人出,人人人其人。
人君人上人,人人人下人。
人与人人等,人人尊一人。

这种一首含着许多相同之字的诗,非常稀罕。还有一些诗,有时含着相同的字眼,但各句并不尽同。例如下面的一首诗,是各句首二字重叠,读来也觉有趣: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清唐元观,曾经作了一首诗,把“花月”二字,镶在每一句里面,一点没有勉强的感觉:

月上东墙花影偏,花香月色到帘前。
卷帘步月穿花径,爱月怜花人未眠。

(见《历代女子白话诗选》)

中国从早就有一种“回文诗”,回环往复,读之无不可通。例如下面的一首诗,无论倒读,或由末句至首句,都有意思: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我曾看见一个茶杯的底上,写着五个字,绕成一圈,无论如何读都可成句,颇有“回文诗”的意味。五字如下:

阅读 ‧ 电子书库

据说秦时窦滔镇守襄阳,多年不归。他的妻苏蕙,听说丈夫在外另有所欢,曾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叫《璇玑图》,寄给了窦滔。滔读了大受感动,立刻归家。这个《璇玑图》曾被人列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

最爱读的传记

英国从前有个事务大臣叫穆来卿。他住在达勃林的时候,有一天,文人赖雅尔和亚斯圭斯来访问他。他们在凤凰公园左近的官舍里直谈到深夜。忽然亚斯圭斯从嘴上取去雪茄烟,问道:“假如我们现在突然要被放逐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去,一个人只准带一部书,那么你带谁的书去呢?”

大家举出自己欢喜的作家来,但亚斯圭斯却说:“我要带着巴尔扎克的传记去!”

传记这样的讨人喜欢!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书,我也毫不犹疑的回答他说:“我最喜欢读有文学意味的传记。”

传记是有趣的读物。每个人总有些有趣的轶事趣闻,被人记在他的传记里。这些资料比笑话更可笑,比幽默更深邃。下面的事就是例子:

当达尔文在非洲搜集标本的时候,一天,在树林里突然看见一种奇异的甲虫,立刻弯身把它捉住。刚站起又看见一只,立刻又把它捉住,一手一只甲虫,很是得意。就在这时候,又有一只甲虫出现在眼前,达尔文那里肯放它逃走呢!就把手里的一只放进口里,伸手去捉这只新发现的小动物,谁知甲虫在口里放出一种酸素,达尔文感到疼痛,立刻将甲虫吐出,在怆惶之间,手里的一只也逃去了,不用说地上的一只也乘机而逃。结果三只甲虫,一只都没有得到,那时达尔文目呆口张,是如何的可笑!

土耳其的外交总长伊斯梅的耳朵有些聋,但并不是完全听不清楚。在第一次大战的和会上,伊斯梅利用耳聋,为国家争得许多利益。原来,如果大家所讲的对土耳其有利,他都听见了,如果所讲的于土耳其无利,那么他过时都不承认,说他并未听见有过这样的讨论。这种外交的方法是怎样的幽默!

传记里充满了感动人、鼓励人的故事,使人读了受到极大的影响。

约翰·艾顿是美国第六任总统。

一天,他的儿子从总统的写字台上拿了一张白纸,预备写信,艾顿看见了,对儿子说:“不要拿那张纸,把它放到原处,这是属于政府的。在写字台的左边抽屉里,我有自备的信笺。关于一切私事的信件,我总是用自备的信笺来写的。”

这是怎样伟大的人格!

林肯竞选做总统的时候,几个朋友从支加哥会议场上打电报给他,告诉他当选总统尚差两票,只要他在接任总统之后,给他俩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满额。林肯立刻回覆道:“这不是交易,我决不许可!”

林肯的诚实无私,读之能不令人佩服吗!这一类的故事在每本传记里都有记载,这些简短的轶事,比公民的理论有力得多了。

有许多传记,读了可以加强我们奋斗的力量。诗人弥尔顿是瞎子,科学家爱迪生是聋子,文人爱莫生、迭更斯都是抱病工作……这些人的身体缺憾,并没有拦阻他们的工作。约翰·本仁(John Bunyan)在狱中写了著名的《天路历程》。列宁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在狱中写出的。司马迁的《史记》,是受了腐刑之后开始动笔的。恶劣的环境,不能拦阻他们工作,我们怎能受环境的拦阻呢?

良好的传记是青年人的良友。鹤见祐辅有这样的几句话:

人当青年,正是易受外物感应的时候,所以青年时代所受的影响能支配我人一生。得好影响的人们是福气,受恶影响的人们乃不幸。不论好恶,在我人一生中均难消灭。

这影响十九从人而来。

良好的传记如鲜活的人间动我心胸。年青时阅读良好传记,接触先哲高贵的人格者,其立身处世,能受其感化无疑。

所以阅读传记,除了文字上、历史上、社会上的获得以外,至少还有以下的三种利益:

(一)从古人思想活动之中摄取人生的乐趣;

(二)学习成功人物应有的精神;

(三)刺激我们的向上心,并且给我们无限的慰藉。

我们都知道林肯青年时,借得一本《华盛顿传》,他细读这位开国元勋的事迹,真是针孔相投,从头至尾读了数遍,心里很受感动。这本传记就奠定了他后日立业的基础。

甘地读《穆勒传》,大受感动,得见拯救同胞的异像。

巴金最喜欢的一部书是一本传记──克鲁泡特金《我的自传》。他特地译出来做送给弟弟的礼物,并且对他弟弟说:“你要读它,你要熟读它,你要把它当作你的终身伴侣。”

最后,我们谈几句中国传记的话吧!

中国最早的传记,据梁任昉《文章缘起》里说,传记始于东方朔,作《非有先生传》。实际上这是一篇寓言。正式的传记是司马迁《史记》里的列传,每篇都写的活泼可爱。

中国的传记,有正传、别传之分。别传就是举一二事作为正传的补充,像轶事一类就是。此外又有自传,是自己写自己的事,像《五柳先生传》就是。下面是小说家老舍的自叙传,颇为有趣: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三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慈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有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关于日记

几年抗战,最使我心痛的是损失了我的一束日记。我从高小起,在长辈的诱导下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在入睡以前,写日记几乎成了我的必修功课。起初用的是小册子,为了携带方便,后来用中国纸订成簿子,为了收练习毛笔字的副产品。记得有一个时间,每个月记一个簿子,并且把朋友的书信、写作的草稿,以及发表过的文章,都剪贴了订在每天的日记后面,一年中集成厚厚的十二大册,又费去许多时间,把它装璜起来,好像一件珍宝似的藏着。这样我写日记的工作,在学校里就传开了,有许多同学和我一样的做。有一个时期,我们还在周末大家交换来阅读,无形中组成了一个写日记的团体。

后来,生活书店出版《文艺日记》,我每年总是订购一册,有三四年之久,直到该日记不再出版为止。

这些日记里面,保存着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朋友的往还,以及许多抄录的资材。它们简直是我的积蓄,我的精神仓库,一向我很当心的保存着。后来为了升学,远离故乡。这些册子也就和我分离了。

前年的秋天,家人来信诉说敌人时常有入家搜查的恶行,他们怕这些日记给家人闯下什么祸患,所以一把火都烧毁了。我看了这封信,心里像死去了一位亲人一样的悲伤,我最心爱的一些资料,就这样的损失了。怎能使我不心痛?

希望现在尚存的几年日记,不会再有使人心痛的事发生。

日记有几个不同的名称:有人称它做“生命史记”,有人称它做“一天的生活”。文豪鲁迅很幽默的称它为“夜记”,因为写日记大都是在晚间。

许多人一生都有自己的日记,最著名的是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他从二十一岁开始写日记,直到他死的日子,其间有六十余年,没有间断。政府后来把这些日记出版了厚厚的几十册,都是很可贵的材料。

曾国藩的日记虽然太多道德气味,但是对青年修养,很有裨益,是中国近代最好的日记之一。

古今中外的文人,有许多以日记出名的。如德国的剧作家奚柏勒(Hibbels)、英国日记专家柏柏氏(Pepys)、俄国的德欧留夫斯基(Doeleffsky)等都是。瑞士的海莫尔(Henri E.Amill)的日记,是一部不朽的杰作,世界各国都有译本。

奥国少女丽达的日记,是大家喜欢的读物。她瞒着父母、姊姊,私下写自己的日记,她并不想出版,所以写得十分真实、有趣、动人。后来给人发现,代为出版,这部少女日记,博得许多读者的好评。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日记,像鲁迅的《马上日记》、郁达夫的《日记九种》、清人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都是值得一读的。

日记除了可做文学作品欣赏以外,还有学术上、史地上、修养上、事务上等等的功用。例如顾亭林的《日知录》是毕生研究学术的记录。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里面,有许多是很有趣的事情,像民国八年二月里,记载英国国会“阿达”(1)(Ordes)的规矩,有下面的一段话:

他们(指议员们)的“阿达”,每到议案表决时,先行摇铃,隔两分钟摇一次,三次后会员都要齐集廊下,分立左右,以定可否。格翁(英国老政治家格兰斯敦)正在洗澡(院内有浴室)。铃响起来,换衣服万赶不及。只得身披浴衣,头戴高帽,飞奔出来,若得哄堂大笑。
他们的“阿达”,寻常演说是光着头的,惟有当表决铃声已响,临时提出动议,那提出人必要戴高帽演说。有一回,格兰斯敦提出这种动议,却忘记戴帽。忽然前后左右都叫起“阿达”来。他找他的帽子又找不着,急忙忙把旁座的戴上。格翁是个有名的大脑袋,那高帽便像大冬瓜上头放着个漱口盂,又是一场哄堂大笑。

像这种资料,在正经的记载里是找不到的。梁启超却把它生动的写在他的日记里面。

日记又是策励自我检讨的鞭子。

一天的工作完毕,行将休息之前,在肃静的夜里,把一天的工作做一次检讨,记载在日记里,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些痕迹,这是颇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我们的生活在检点策励之下才有进步,写日记是最好的检讨方法。

我翻开自己旧日的日记,看见这样的一段:

一次的偷懒引起了热烈的勤谨。上星期六从编辑部回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工作,心里很是难过──闲着是顶难过的事;又看见同事杨君在宿舍伏案译稿,我心里大受责备,责备我常忘记了自己的志愿,为什么星期六不做些心愿的事?……此后当专心编译,不必注意零碎的短文。做一件大事,比做十件百件小事都来得愉快。

(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我又翻到在大学读书时期的一天日记:

学期又开始了,当有一个新的起头。下面是我改订的自新谱:
生活方面──(1)六点前起床,起床后做早祷。
(2)九点后入睡,入睡前写日记。
(3)照预算用钱,无钱时不欠债。
处世方面──(1)任对谁要谦卑,勿骄傲自恃。
(2)对自己要充实,勿自欺自误。
(3)对公事要忠心,勿迁延偷懒。
学问方面──(1)动修学校课程。
(2)掘发宗教文学。
(3)增进英文能力。

我又翻到一天日记,里面保存了这样的一个思想:

“宁缺勿滥”是我最得意的一句生活指导,在我买物品时,没有钱我宁可不买,有了钱就买好的;在我做事时,不喜欢做,就索性不做,要做就做得好些;在我读书时,不愿读就不读,要读就读得像个样;我的做人有两条路:一条是不做人,马上结果这个生命;一条是好好的过一辈子,不空空的白占地土。

日记是我最喜欢的工作之一。我常劝人做两件事:一件是多交朋友;一件是写日记。朋友多,人生多有快乐;写日记,生活常有改进。

怎样的写日记呢?有人这样说:

写日记并不是给他人看的大文章,所以你用不着小心谨慎的多所拘束和顾忌。你尽管大胆坦白,任性任意的写下来就是。它帮助你记住了许多脑中装不下的事情;它供给你种种过去生活的有趣味的回想;它使你胸中所郁塞着的恼闷、烦躁、痛苦、快乐之情,发泄出来。要紧的是要真实、体贴、忠于自己的灵魂,万万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付希望垂诸后世的虚伪的面孔。

书信的温情

“接到一封信,和来了一个客,是同样的欢喜的。尤其是没有特别事情而叙叙闲情的信,或是无所求于我而来谈天的客人的时候是这样”。一个最会领略人生趣味的文人这样说。

是的,邮差来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远隔万里,有声音轻轻的从纸上传来,使我们的心温暖。我们牵记的事,它会使我们放心;我们系念的人,它会使我们得到安慰。所以福禄特尔说:“书信是人生的安慰。”

在我们觉得苦闷、灰心、消极、失意的时候,一封信会再挑起我们的热情,送给我们希望,使我们从要瞌睡的状态下抬起了头,打起了精神。只要世间有绿衣人存在,人们不会失去了热诚。

人是感情的动物,书信是感情的作品。在书信里面的感情是饱和的,最能动人。多少人因为一封书信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陈情表》是我们熟识的一封信。当时李密因为要服事祖母不肯出外为官,但官府屡次派人来催,使李密无法应付。最后他写了这封信呈给皇帝,皇帝读了大受感动,答应了李密的要求,并且另外派两位女仆帮助他服事祖母,命令郡县的兵保护他。一封书信有这样大的力量。

拿破仑是一位盖世英雄,没有人能改变他的主意,只有约瑟芬的情书能牵动他的行止。

文章是给“他”读的,日记是给“我”读的,只有书信是给“你”读的,所以读来特别亲切有味。一个人是孤单冷清,三个人便钩心斗角,产生小党派,只有两个人可以彼此互助,凡事商量,容易过和谐的生活。所以朋友的“朋”字是二人,友好的“好”字是一子一女。多了就要发生问题。中国字的构造是很有意思的。

和朋友叙谈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是朋友的相会有时和地的限制,书信便打破了这个难关,使我们可以在纸上谈心。邮局里每天收到的信件,都是传递朋友的心情。

中国人的书函往来,常具艺术的风韵。信笺的图案,信纸的线条,都是颜色清淡秀丽,文笔也是大有考究。这些书信现在成了珍贵的艺术品,像字画一样的为人看重。

近代更有许多搜集古人书简的,像前几年就曾有位叫郑逸梅的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四楼主办过书简展览会。美国摩根(Morgan)是世界闻名的书信收藏家,他的成绩,已被推许为天下的伟观了。

近代写信的方法,完全失去了书信的美。松墨变为钢笔,书写变为打字,这种机械的文明,抹煞了古代的艺术文明。使我们的生活过于落寞寂寥,所以鹤见佑辅主张,我们若是在繁忙的世代,偷半日清闲,写封笔端生风似的信札,也是一件畅怀的快事。

谈到中国文人的书信,有许多美丽的小品。其中写景最好的,首推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短短的几行,写出一幅美丽的山川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云入峰,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见《陶隐居集》)

《板桥家书》都是清爽可爱的,没有一点道德的说教气氛,而读之如有所得。例如《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说出自己理想的住宅,会给人无限的启示:

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
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段,他日结茅有在矣。
吾意欲筑一土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房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去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见《板桥全集》)

诗人曼殊的信札,亦多风趣,是我喜欢的读物之一。下面是他卧病日本时(癸丑十二月)写给陈陶怡的一封信:

道兄董姬无恙:至东不乐交游,故来看余病者,日仅二三人。尽日静卧,医师诫勿外出,欲一至儿时巷陌,亦不可得,思之黯然。病榻之侧,有碧磁大钵,余每面向之,犹忆念与道兄居祈小川町烘面包涂八达时之乐也。今如梦寐耳!又忆一日随道兄赴蒲田园,观牡丹菖蒲,有丽人情意恋恋,瞩盼不舍,道兄岂不思念之乎?病室之外,有梧桐数株,举头望月,尚念上海解语之花,不识飞向谁家耶?老三老五老九,究属少病少恼否?敬求道兄善为护之,天心自有安排耳。余屡问医生,吾病何日可愈,何时可至上海食年糕八宝饭,医生笑而不答。迹彼心情,将谓和尚犹有揩油之兴,不宁冤哉?今日天气阴晦,藕生过存,席上佳人,一一都被藕生惊散矣。藕生情性中人,余甚爱之。话南洲往事,蝉连竟日,闻街上卖豆腐乌乌之声,始仓皇辞去,谓明晨功课忙,留不得也。藕生尚为老僧唱爪哇曲子云:“英─英─马利─布兰─尼故拉─支那。”此调之不闻久矣。

世界最著名、影响人类心灵最深的书信,要算《圣经》里的《保罗书信》了。他的书信有十三卷之多,世界各国多有译本,每年销售的数目,不下数十万册,可见其影响之大了。

词的特点——愁

纯粹的文学,不过是写一个情字。中国文学中所独有的词不过是写情的一种──愁字。

你翻尽古今的词集,最好的词,是写愁情。愁,是词的特点。

本来诗词歌赋,可以写哀,可以写乐,可以写喜,可以写悲,但是,不知什么缘故,文人的笔下,十九多悲哀少喜乐。因此产生了愁的文学──词。

我曾翻阅中国古今词人的作品,发现愁的种种表现:

(一)用水来比愁的句子: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

(2)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群玉)

(3)大江日夜流,客心悲未央。(谢朓)

(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5)怅望迷南浦,愁心水一涯。(张名由)

(6)溪流一派送愁来,山围四面裹愁住。(来集之)

(7)月在当头杯在手,愁似海,难填平。(韩纯玉)

(8)愁似秋水暂时平。(刘基)

(9)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愁似湘江日夜潮。(纳兰性德)

(10)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纳兰性德)

(二)用山来比愁的句子:

(1)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

(2)穷愁重如山,终年压人头。(李群玉)

(3)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赵嘏)

(4)看晚山无数,围住闲愁。(汤传楹)

(5)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

(6)东望云山君去路,肠断迢迢尽愁处。(张元幹)

(7)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徐俯)

(三)用花草来比愁的句子:

(1)愁似故园芳草,东风一夜还生。(张名由)

(2)才愁春到还愁往,断肠芳草连天长。(吴祯)

(3)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戴复古之妻)

(4)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5)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朱敦儒)

(6)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黄公度)

(四)愁似月──欢似浮云,愁似半残月。(夏树芳)

(五)愁似梦──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欧阳铉)

诗词里的愁字,常和春秋相连,形成春愁、秋愁的调儿。从此也可见四季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下面的句子便是例证:

(一)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二)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

(三)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康与之)

(四)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

从此我们知道,诗人词客是与愁结下不解之缘的了。在中国文学中,专门写愁的作品,也不算少。张衡有《四愁诗》,曹植有《叙愁赋》、《愁思赋》、《九愁赋》、《释愁文》等,几乎成了写愁的专家。繁钦也有《愁思赋》、《弥愁赋》之作,梁简文帝有《序愁赋》,庾信有《愁赋》等。只有苏东坡作《无愁可解》一词,兹照录如下,以为对照:

光景百年,看便一世;
生来不识愁味!
问愁何处来?更开解个甚底?
万事从来风过耳,又何用着在心里;
你唤做,展却眉头,
便是达者,也则恐未?

————————————————————

(1) 阿达,英文“Ordes”的音译,意为“规则”。──编者注